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,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噪声,也是社会公害之一。从卫生学角度来说,凡是使人感到厌烦、不需要的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声。其他各种声音,如谈话的声音或音乐,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说也是噪声。人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,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。 A噪声危害及临床表现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作用(对听觉系统)和非特异作用(对其他系统)2种。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:听觉敏感度下降、听力阈值升高、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,严重时可造成耳聋。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。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、暂时性听力阈移,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。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,就可以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,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,时间延长会导致全频受损,甚至噪声性耳聋,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。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的长期影响的结果,是法定职业病。 在进行爆破等作业时,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,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外伤,引起爆震性耳聋。 除造成听觉损伤外,噪声还会诱发多种其他疾病,如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失眠、全身乏力等;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;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。 临床表现 噪声对人体危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: 耳鸣:出现较早,呈双耳持续性高调声。 听力减退:为缓慢进行性,初因程度轻且能完全恢复意识或只累及高频而不自觉,后累及语频开始被发现。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,还可以引起大脑皮质、交感神经系统、心脏、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。 噪声性耳聋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听力水平在言语频率500-2000Hz时,对言语交流的影响不大,一般不会察觉。耳部检查鼓膜多无异常,纯音测听呈感音神经性聋。早期典型曲线就是在4000Hz特征性呈“V”型切迹。随着病变的进展,曲线呈“U”型;晚期曲线呈下降型。听力损伤由高频向语频发展,逐渐加重。 B职业禁忌症 上岗前职业禁忌症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(500Hz、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>25dBHL);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; 双耳高频(3000Hz、4000Hz、6000Hz)平均听阈≥40dB; Ⅱ期和Ⅲ高血压; 器质性心脏病; 在岗期间职业禁忌症: 噪声易感者(噪声环境下工作1年,双耳3000 Hz、4000 Hz、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≥65dBHL。 C噪声危害的防护 由于目前对噪声性听力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,特别是噪声性耳聋的治疗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方法,所以关键问题是预防,根本措施是全社会进行噪声污染的治理,将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控制在职业卫生标准以下,具体措施包括:控制并消除噪声源;合理布局车间;合理调整作息时间、适当增加工间休息;加强个体防护(如防噪声耳塞、耳罩、和耳帽等);定期体检,及早发现听力下降,发现敏感者或受害者,应尽早调离噪声作业等。 |